【肌少症專欄之五】營養在肌少症預防當中扮演的角色
營養,建造身體的組成,也是身體組織修復之所需。我們每天都要吃東西,但很少人知道如何吃。也因如此,長期漫無目的的「吃」,常常就會造成健康的失衡。而對於長者來說,其中一個非常常見的問題就是肌少症,這在所難免。年紀大之後,口牙、吞嚥、消化等功能,相較於年輕時,勢必有所退化,使得進食量降低,這也就是肌少症的危險因子了(70歲與26歲相比,進食量減少16%~22%)。
【肌少症專欄之四】認識肌少症健康識能,高齡者肌不可失
健康識能定義為人們「取得、瞭解、評估、應用」健康資訊的相關動機、知識與能力,以便在日常生活中對於健康照護、疾病預防及健康促進各健康階段判斷並下決策,進而在生命歷程中維持身體功能或改善生活品質。
【肌少症專欄之三】破解肌少症?AI結合平衡訓練的創新健康策略
距離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已經進入快速倒數計時階段。然而,面對超高齡社會,要如何「健康安老」呢?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跌倒是全世界65歲以上高齡者因傷死亡的首位原因。在眾多高齡保健的議題中,長者們最常見且令人擔心的狀況之一是肌力不足,以致步態與身體重心不穩,跌倒風險大幅提高。
【肌少症專欄之二】幹細胞與外泌體於肌少症治療之展望
幹細胞及外泌體在現代醫學研究中展現出巨大的潛力,特別是在疾病治療與肌少症防治領域。隨著社會老齡化問題日益嚴重,結合PBM與外泌體技術的研究,為肌少症等退化性疾病的預防與治療帶來全新契機,讓健康老化不再是遙不可及的目標。
【肌少症專欄之一】Sarcopenia! – 2024國際肌少症研討會重點摘要:從分子機制到臨床應用
隨著全球人口老化,肌少症成為重要的公共衛生議題。這種隨年齡增長引發的骨骼肌量與肌力下降,不僅影響老年人生活品質,更導致跌倒、骨折及慢性病加重等風險。在本次研討會中,多位學者針對肌少症的分子機制、診斷標記以及臨床應用進行了深入探討,為預防與治療提供了新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