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文作者/侯文萱-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復健醫學部 主任醫師、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復健學科 教授
/
近年來「健康識能」的概念廣受重視,2016年世界衛生組織全球健康促進大會中,明確揭示「健康識能」囊括17個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健康宣言條文內容中的七大面向。包括第一條、第二條、第四條、第八條、第九條、第十條與第十六條,皆提及關於促進全民健康識能可提升國家永續健康發展的相關施行細則。歐盟學者團隊亦整合公共衛生與健康醫療的觀點,提出從個體層級涵蓋到群體層級的健康識能整合模型。將健康識能定義為人們「取得、瞭解、評估、應用」健康資訊的相關動機、知識與能力,以便在日常生活中對於健康照護、疾病預防及健康促進各健康階段判斷並下決策,進而在生命歷程中維持身體功能或改善生活品質。
隨著台灣社會高齡化,肌少症是一種常見於高齡者的健康問題,其特徵是骨骼肌重量及功能持續且全身普遍減少。這種情況不僅影響日常生活品質,還可能導致更嚴重的健康問題。隨著年齡增長,肌肉量自然會減少,40歲後每十年約減少8%,70歲後更加速至每十年減少15%。研究顯示,慢性阻塞性肺病、心衰竭、慢性腎臟病、糖尿病、骨關節風濕性疾病等多種高齡者慢性病皆有多種機制影響肌肉代謝、合成和功能,最終導致肌少症的發生和發展。值得注意的是,肌少症與這些慢性疾病之間往往存在雙向關係,肌少症本身也可能加重慢性疾病的進展,形成惡性循環。因此,在管理這些慢性疾病時,應同時關注肌少症的預防和治療,以改善患者的整體預後和生活質量。
健康是所有人的權利,高齡長者要確實掌管自己的健康權,醫療人員和家屬可以透過以下幾點的方式,協助高齡長者增能賦權來具備足夠的「健康識能」,透過「取得、瞭解、評估並應用」正確且合適自己的健康資訊,來為自己的健康做決定。
/
如何協助高齡長者增加健康適能
1. 在「正確取得」方面,協助長者觀看肌少症衛教內容時,應先確認正確的文章來源,例如是否為國家健康單位或各級醫療院所公布的內容,對於一些通訊軟體上的轉貼文章或市場社區的口耳相傳,應持保留的態度。
2. 在「充份瞭解」方面,好的肌少症檢測和衛教文章會有簡單清楚的白話文字,還會融入視覺化圖片可以一目瞭然。充分且完整地理解衛教內容是很重要的,斷章取義的話可能造成不同的錯誤解讀。
3. 在「完整評估」方面,因為大多數的肌少症營養與運動介入方案皆是因應大眾需求,常常不是為了個人不同的健康狀況或生活需求而制定,因此長者需要仔細評估自己的狀況與健康資訊的適用情況,找出最適合自己的個別化肌少症健康資訊。
4. 在「合適應用」方面,因為每位長者有不同的個人特質和生命經驗,所以應充分表達自己不同的需求和偏好,和醫療人員共同討論做出合適自己並且可以遵循的肌少症健康促進計畫。
/
結語-肌不可失的健康識能
肌少症對高齡者的健康和生活品質有著重大影響。通過適當的營養補充和規律的運動,可以有效預防和管理肌少症。早期發現和介入對於維持高齡者的健康和獨立生活能力至關重要。因此,提升「肌少症健康識能」能幫助長者聰明管理照顧自我健康,促進身心社靈之全方位健康,才是真正做到「肌不可失的健康識能」。
Ref.:
-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19)31138-9/fulltext
- https://www.un.org/en/chronicle/article/health-literacy-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
- https://bmcpublichealth.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1471-2458-1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