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新知】西式飲食影響腸道微生物菌落的平衡

最新研究指出,西式飲食因缺乏蔬果與纖維,會破壞腸道微生物菌落平衡,增加發炎與疾病風險。相較之下,富含蔬菜水果的飲食有助於腸道恢復健康,顯示「食物即藥物」的潛力,再次強調多吃蔬果對健康的重要性。

【研究新知】沉默的第二條X染色體:女性大腦的韌性關鍵

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研究發現,女性細胞中原被視為「沉默」的第二條X染色體,其部分基因在老化過程中會重新活化,尤其是Plp1基因,可能強化神經髓鞘並提升認知功能。此發現有望解釋女性在老年較具認知韌性,並為阿茲海默症等神經退化疾病治療帶來新方向。

【研究新知】Oz光學系統產生一種前所未有的全新顏色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研究團隊運用名為「Oz」的光學技術,成功誘導人眼看見一種前所未有的全新顏色「olo」,呈現極度飽和的藍綠色。此技術精準活化視網膜上的特定視錐細胞,未來有望應用於改善視力障礙及協助色盲患者。

【研究新知】就算面對壓力,兩性伴侶也會互相扶持

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大學研究顯示,老鼠在壓力下與異性伴侶仍能展現高度同步與互相支持的行為,反映出即使在恐懼中,兩性間可能具備協調與適應能力。研究暗示人類也可能透過不同社交策略,在壓力下維持情緒穩定,對焦慮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研究具啟發意義。

【研究新知】運動可延長大腸癌倖存者壽命

美國研究顯示,運動可顯著提升大腸直腸癌倖存者的存活率,甚至接近或超過一般人水準。分析兩項臨床試驗數據發現,規律運動者的死亡風險明顯較低,顯示運動有助延長壽命,建議患者在治療後培養持續運動的習慣。

【研究新知】三氯蔗糖的甜蜜陷阱:無熱量的人工甜味劑可能讓你更餓

南加州大學研究發現,人工甜味劑三氯蔗糖可能增加飢餓感,特別對肥胖者影響更明顯。研究指出,三氯蔗糖會刺激大腦下視丘及其他與動機相關區域的活動,卻無法引發與飽足感相關的荷爾蒙反應。結果顯示,三氯蔗糖可能擾亂大腦對熱量的預期與反應,反而促進食慾。這項研究2025年3月刊登於《Nature Metabolism》,也引發對兒童與青少年攝取人工甜味劑影響的後續關注。

【研究新知】嬰兒遺忘症:我們不記得嬰兒時期的事,是有原因的

科學家長期以來認為「嬰兒遺忘症」是因大腦發育未成熟,導致無法記憶嬰兒時期的經歷。然而,耶魯大學最新研究發現,嬰兒的海馬迴能夠編輯情景記憶,只是長大後無法檢索。研究顯示,嬰兒看到熟悉物品時,海馬迴會活躍,顯示他們確實能記住特定資訊。這意味著嬰兒並非無法記憶,而是其記憶存取機制不同,提醒家長提供豐富的視覺刺激,有助於嬰兒的學習發展。

【研究新知】AI食品掃描器可將手機照片轉換為營養分析

美國紐約大學Tandon工程學院開發了一套AI系統,能透過影像辨識食物的熱量與營養成分,幫助用戶進行健康管理。該系統克服了食物多樣性、份量估算及即時計算等挑戰,利用YOLOv8與ONNX Runtime提升辨識精確度與效率。測試顯示,該系統能準確分析各類食物,並透過網路應用程式提供即時資訊,讓使用者在享受美食時,更輕鬆地做出健康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