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新知】胎兒性別新研究:生男或生女,機率並非各半

哈佛大學最新研究發現,胎兒性別並非完全隨機,家庭可能存在生同一性別孩子的傾向。例如連續生三個兒子的家庭,再生兒子機率達61%,三個女兒的家庭則有58%機率再生女兒。首次生育年齡、基因與生理因素可能影響此現象。

生男或生女,機率並非各半

長久以來,大家普遍認為生男生女的機率,就是一半一半,美國哈佛大學的最新研究卻發現並非如此。

他們發現,如果一個家庭的前兩個孩子是女兒,他們再生第三個孩子時,生下女兒的機率會高於生下兒子,就算接下來再生第四個、第五個或更多的孩子,這種生女大於生男的情形還是一樣。

同樣的,如果一個家庭的前兩個孩子都是兒子,他們再生第三個孩子時,生下兒子的機率會高於生下女兒,往後再生幾個孩子的情況依然如此,生下兒子的機率還是比較高。

受孕時的性別,是由精子中的性染色體決定,長期以來一直被認為是簡單的二分法,這意味著每次受精都是隨機且獨立,就像拋硬幣,拋出正面和反面的機率應該一樣,雖偶爾會出現異常值,但只要拋的次數夠多,比如上千次,甚至上萬次,拋出正面及反面的機率就會趨於均等。

然而,哈佛大學陳曾煕公共衛生學院的科學家長期觀察卻非如此,他們發現,很多人要麼只生兒子,要麼只生女兒,這種現象讓他們不禁思考:這究竟是偶然現象?還是在某種潛在的生物機制下,可以解釋某些家庭的這種性別聚集現象?

/

加權機率下的胎兒性別分布

為了找到答案,研究團隊以5萬8007名、1956年至2015年參與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所資助健康研究的美國女性護理人員為對象,分析她們14萬6064次懷孕的情形。

他們發現,出生性別並非隨機決定,而是有些家庭更有可能生下同樣性別的孩子。比如說,在至少有三個孩子的家庭中,生兒子和生女兒的機率並不是各佔一半,而是傾向於遵循科學家所說「加權拋硬幣」的規律,顯示每個家庭可能在生兒生女方面,有不同的傾向。

其中,在已生下三個兒子的家庭中,再生一個兒子的機率是61%;至於在已連續生下三個女兒的家庭中,再生下一個女兒的機率則是58%。這顯然已不是單純的機率問題,而是有其他因素參與其中。

研究團隊進一步分析,發現其中一個突出的因素是第一次生育的年齡,這會導致只生兒子或女兒的機率略高。如果女性在23歲之前就開始生育,她們生下同樣性別孩子的機率是40%;反觀那些28歲以後才開始生育的女性,這個機率就增加到50%,這是一個相對較小,但具有統計意義的差異。 為了讓研究結果更加準確,研究團隊排除了只有一個孩子,以及有過流產、死產或雙胞胎的家庭,至於那些有不孕症治療史的女性也被排除在外。為了避免父母在達到理想性別比例後停止生育所造成的影響,他們並沒有將每位女性的最終生育記錄計入分析中。

圖、胎兒性別的加權效應。(TiBIA製圖)

/

年齡、生理狀態變動,將影響胎兒性別機率

研究人員在論文的結論中推測,媽媽首次生育年齡較大,可能是反覆生育單一性別子女的風險因素,而這和她們老化與幾種生理變化有關,比如卵泡期較短,以及陰道酸鹼值(PH值)降低。其中,較短的卵泡期有利於Y染色體,而較酸性的陰道環境,則有利於X染色體。

不過他們也強調,隨著年齡增長,每個女性對這些因素的傾向可能有所不同,這可能導致持續生育同性子女的機率更高;然而,這些機制仍是推測,需要更詳細的數據來證實。

他們同時指出,由於媽媽和爸爸的年齡通常相關,爸爸的年齡也可能發揮某種程度的作用,但因這項研究只納入女性,確切的機制仍不確定。

這篇論文2025年7月18日刊登在《Science Advances》(科學進展)期刊,通訊作者、哈佛大學陳曾煕公共衛生學院營養學和流行病學教授Jorge E. Chavarro表示,這項研究也發現兩個很特別的基因,其中NSUN6似乎和只生女兒有關,至於TSHZ1這個基因則和只生兒子有關,但他們還不知道為什麼這些基因會和出生性別有關,仍需要進一步探討。 不管如何,這項研究結果顯示,我們並非完全受命運或隨機性的擺佈,也並非可以完全掌控一切,我們如同大自然萬物般,處於機率與模式交會之間,那是一個加權硬幣在幕後靜靜操控的空間。

/

  • 關鍵字:性別、生男生女、加權拋硬幣、機率

Ref.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adv.adu7402

/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