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倫敦大學學院大型研究解析:一天之中,心理健康與幸福感如何變化?
倫敦大學學院研究人員表示,迄今很少研究關注一天24小時裡,心理健康和幸福感的變化情形,而且那些研究往往使用小規模和選擇性的樣本,較不具代表性。
因此,他們想探索一天中不同時間,是否與憂鬱和焦慮症狀的心理健康、享樂主義、生活滿意度、生活價值感和孤獨感的變化有關。他們同時也想了解這些關聯是否會因日期、季節和年份的不同而改變。
研究團隊分析倫敦大學學院COVID-19社會研究中,4萬9218名成年人的資料,並蒐集這些人從2020年3月到2022年3月長達兩年期間,詳細且重複的測量數據。
他們透過線上問卷或單一問題來衡量心理健康和幸福感,內容包括「在過去的一週裡,你感覺有多幸福?」「你對你的生活滿意嗎?」以及「你在多大程度上,覺得你生活中所做的事情是有價值的?」等等。
/
幸福感的時間模式變化
研究結果發現,從心理健康和幸福感的自我報告中,可觀察到明顯的時間模式,這些人通常在早上醒來時感覺最好,而在午夜時分感覺最糟糕。這個結果也和星期幾以及季節有關。
從週一到週日,不同日子的影響較不明顯,只有週末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比週間的變化來得大。其中,週一和週五的幸福感、生活滿意度和價值感評分都比週日略高,週二的幸福感則更高一點,但沒有證據顯示一週內不同日子的孤獨感有差異。
另有明顯證據顯示,季節對情緒有影響。與冬季相比,這些人在其他季節的憂鬱、焦慮症狀和孤獨感往往較低,而幸福感、生活滿意度和生活價值感則較高,夏季的心理健康狀況通常最好。
這篇論文第一作者、倫敦大學學院行為科學與健康研究學系,高級研究員Feifei Bu在該校發佈的新聞資料表示,一天中的不同時間可能會影響心理健康和幸福感,但心理狀態也會影響他們選擇何時回答調查。因此,雖然這些發現很有趣,但仍需要在其他研究中重複這項研究結果,才能確定其真實性。
她進一步表示,在研究一般人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時,應該考量這些人的反應時間,因為有些早上感覺較好的人,有可能是在那個時段參與調查,才得到這樣的結果。如果這些結果在其他研究也都得到驗證,就會有重要的實質意義。
同樣的,如果其他研究也顯示睡前的感覺最差,心理健康支援服務可能就要考慮調整資源,以滿足一天中不斷變化的需求,比如優先提供深夜的心理健康諮詢服務。
Feifei Bu表示,她們進行的是觀察性研究,因此無法確定因果關係;此外,她們這項研究沒有關於睡眠週期、地理緯度或天氣資訊這些可能的因素,也多少會影響到研究結果。
/
結語
一天之中心理健康和幸福感的變化,或許可以透過與生理時鐘相關的生理變化來解釋。她們在論文中提到皮質醇(cortisol)這種腎上腺皮質分泌的荷爾蒙,在醒來不久後達到高峰值,並在睡前降到最低。
不過,如果你不是個早起的人,Feifei Bu認為這項研究並不意味著你應該重新安排你的生活。如果你是個夜貓子,且在午夜時分感覺狀態最好,也不要因為這項研究結果感到驚慌,因為每個人的經歷可能會有所不同。
同時,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定義,幸福感是由社會、經濟和環境條件決定的一種正面狀態,包括生活品質、意義感和目的感。因此,除去荷爾蒙白天夜晚的週期性影響以外,還有許多方式能讓我們感受到滿滿的幸福感。
/
- 關鍵字:心理健康、幸福感、生活滿意度、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