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VID-19爆發全球大流行已近三年,至今仍未見盡頭,不僅全球經濟受創,所有人的生活遭受衝擊,健康也飽受威脅。
《Oncology Times》(腫瘤學時報)2022年8月20日公佈一項由英國牛津大學所做的研究顯示,如果和大流行前相比,COVID-19流行期間被診斷出罹患胰臟癌(PDAC)的患者,中位存活期減少了4個月,只剩原本預期的一半。
這項研究結果,也得到一項北美研究的驗證。該研究發現,與大流行前相比,在大流行期間被診斷為轉移性胰臟癌的患者,晚期才被診斷出來的患者比例增加,總體存活期(OS)因而縮短2個月,不難看出這波大流行對健康及生命造成的重大影響。
胰臟癌的預後是所有常見癌症中最差的,只有四分之一的患者在診斷後一年內還活著,因此又被稱為「癌王」。回顧歷史,疫病大流行期的醫療體系往往會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壞,服務量能減縮,胰臟癌患者存活期大幅下降並不令人訝異,但其真正原因和影響程度,以及其他癌症患者是否也受影響,仍有待進一步了解,我們才能從中汲取教訓,規劃未來的醫療保健計劃,以免重蹈覆轍,儘量減少這種「附帶傷害」。
為此,McKay等人在疫情爆發後的第一階段,就著手調查COVID-19對英國29個胰臟癌中心的影響,發現診斷檢查量減少,以及治療途徑發生變化,其中尤以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攝影術(ERCP)和腹腔鏡檢查等侵入性檢查的頻度下降,影響最為明顯 。
與疫情爆發前的2019年相比,這段期間手術切除的使用率減少了4成,大約四分之一的中心改變治療方式,從手術更改為可改善疾病症狀的新輔助治療;此外,在英國因符合初級保健條件而接受上消化道惡性腫瘤治療的患者,他們的兩週等待轉診量,則比2019年下降了65%,這難免會延誤診斷和治療的最佳時機。
事實上,這也意味著這些患者的中位存活期減少了4個月。他們的研究結果,得到一項北美研究的驗證,該研究發現,與大流行前相比,在大流行期間被診斷為轉移性胰臟癌的患者中,到了晚期才被診斷出來的比例增加,總生存期因而縮短2個月。
胰臟癌的症狀通常是模糊而不明顯,任何減少接受初級保健服務的機會,都可能導致診斷被迫延到疾病後期才進行。雖然手術切除是治療胰腺癌的唯一可能,但也僅限於早期胰臟癌,如果診斷被延遲了,往往會限縮治療選擇,進而降低患者的總生存期。7
近來的幾個研究,也顯示COVID-19大流行對胰臟癌的重大影響,非常令人擔憂,比如西班牙的一項研究比較了大流行導致胰臟癌診斷和治療的變化,就發現診斷和時間延遲的趨勢,在第三及第四期晚期患者中有統計學意義的增加。
眼看COVID-19流行疫情可能持續下去,透過規模更大、地理範圍更廣的研究,來確認大流行對胰臟癌生存期的不利影響,將可提供決策者制定醫療戰略,既為胰臟癌患者,也為其他癌症患者找到一條可行之路,讓他們在大流行時代能健康活下去。
其實,COVID-19大流行不僅給衛生保健體系造成壓力,也給政策制定者和政府帶來挑戰,他們常要在沒有時間或證據的情況下做出決定,卻又得考量這個決定要有更廣泛的影響,比如大幅度改變公共衛生訊息的傳播,鼓勵患者儘量減少出入醫療保健機構,以免這些機構不堪負荷。
隨著越來越多的證據示,這些決定不僅影響到胰臟癌患者的健康權益,也會對其他癌症治療結果帶來影響,COVID-19敲響的警鐘,可能會越來越響亮,我們沒有忽視的本錢。
若您對本文有任何批評與建議,歡迎點擊填寫意見表
歡迎點擊訂閱電子報,獲得最新文章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