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罹患癌症的人,通常會出現憂鬱症,但兩者之間的關係至今仍不清楚。最近一項回溯性研究發現,癌症患者之所以會出現憂鬱症狀,可能和發炎有關,如果能處理好發炎症狀,或許可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及治療結果。
這篇「Cancer-related inflammation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癌症相關發炎和憂鬱症狀:系統性回顧和綜合分析)的研究論文,2022年4月13日發表在全球知名期刊《癌症》(Cancer);過不久,醫學專欄作家Nolen Lindsey 7月20日在《腫瘤學時報》(Oncology Times)刊證一篇「Study Finds Cancer & Depression Linked to Inflammation」(研究發現癌症和憂鬱症與發炎有關)的分析文章,進一步分享這項重要研究的更多詳細內容。
癌症患者出現憂鬱症狀的可能原因很多,從被確定診斷的那天開始,他們就不得不去面對生活方式可能從此改變的殘酷現實,有些患者從此整天擔心害怕,陷入從焦慮走上憂鬱的負面情緒。
儘管導致憂鬱的原因眾多,《癌症》刊登的這項全新研究,卻首度發現發炎可能是導致憂鬱症的重要生物學原因,讓我們今後在面對癌症這個頑強的對手時,多一個思考面向,也許可透過一些可以測量的發炎指標,及早知道哪些癌症患者可能處於危險之中,讓他們少受點苦,多些希望。
這是因為一旦確定罹患癌症後,疾病本身或必要治療引起的多種副作用,常會隨之而來,帶給患者不少壓力。常見的副作用包括噁心、疲勞和疼痛等,而憂鬱症這個副作用卻常被忽略。憂鬱症是一種毀滅性的疾病,多達30%癌症患者的生活品質和疾病結果會受其影響,不容小覷。
為了探究至今還沒有任何研究系統全面評估癌症患者發炎與憂鬱之間關聯性的課題,美國Emory大學Winship癌症研究所的團隊與紀念史隆凱特琳癌症中心等多個醫療機構合作,搜索了PubMed、Cochrane(考科藍)圖書館和 PsycINFO等3個數據庫,檢閱了47項個人研究,其中包括4200多名癌症患者,同時也綜合分析54項研究內容。
Emory大學Winship癌症研究所精神病學腫瘤學高級作者和研究主任、同時也是這項大型研究主要成員的Andrew H. Miller教授表示,此一綜合分析的優勢,在於研究人員能夠在不同治療環境中,觀察不同的癌症,而不是只查看一種環境中一種單一類型的癌症,並進一步確認發炎是否和憂鬱症的增加有關。
結果發現,白細胞介素6(IL-6)與憂鬱症狀的關聯顯著;至於腫瘤壞死因子 (TNF) 、C反應蛋白(CRP),也都和憂鬱症狀相關。白細胞介素6(IL-6)是促炎細胞因子家族的成員,會誘導多種負責急性發炎的蛋白表達,在人體細胞的增殖和分化中扮演重要角色。
Andrew H. Miller 認為,得知自己罹癌時,通常會有巨大壓力。接下來,關於癌症的性質是什麼,它的侵襲性如何,以及它是否已經擴散等不確定性因素,會讓壓力增加。到了癌症晚期,對疾病復發的恐懼是另一個壓力源,也是挑戰,而這些心理壓力都會導致發炎症狀增加。
雖然評估癌症患者的發炎和憂鬱症可能會帶來挑戰,但Andrew H. Miller指出,發炎可以很容易透過大多數醫療院所的血液測試來量測,而量測標的是CRP,這是一種由肝臟因應發炎細胞因子產生的分子。他解釋說,細胞因子是免疫細胞釋放的分子,會透過影響大腦中的神經傳導物質和神經迴路,直接導致憂鬱症。
研究人員希望,如果發炎分子能辨識出有憂鬱症風險的癌症患者,那麼篩檢癌症患者是否患有憂鬱症,就可能成真,有助於引導接下來的抗憂鬱治療,同時也可確定哪些抗憂鬱藥物可能比其他藥物更有效。
Andrew H. Miller 指出,幾項研究顯示,發炎增加的憂鬱症患者在使用fluoxetine、paroxetine、escitalopram等可影響血清素而被用來治療憂鬱症的一線藥物,效果不是很好。反觀像安非他酮這種影響多巴胺的抗憂鬱藥物,效果可能更好,但到底哪些藥物才真正適用,仍有待進一步研究確認。
目前,Andrew H. Miller和他的研究團隊正在進行一項大型臨床試驗,讓一群高發炎的癌症患者直接測試藥物,包括針對血清素的標準抗憂鬱藥以及影響多巴胺的藥物,再從中找出最適合的藥物。合適的飲食和運動可以抑制發炎,不管有沒有出現憂鬱症狀,癌症患者不妨多多參考。
若您對本文有任何批評與建議,歡迎點擊填寫意見表
歡迎點擊訂閱電子報,獲得最新文章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