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標籤:
本會閻雲理事長受邀出席國鼎論壇發表演說。
本會閻雲理事長受邀出席國鼎論壇發表演說。

李國鼎科技發展基金會於2022年5月7日以「從新冠疫情後看生醫產業與資通訊業的交融」為主題,舉辦《2022年國鼎論壇》,邀請前臺北醫學大學校長閻雲講座教授,分享台灣該如何掌握ICT優勢,進而和生醫結合應用的發展策略。

李國鼎科技發展基金會董事長王伯元開幕致詞表示,這波新冠肺炎流行疫情改變了世界,如何運用台灣高科技產業優勢,開拓更多商機,無非就是舉辦這場論壇的重點。

閻雲接著表示,近幾年來,各先進國家紛紛發展遠距醫療,速度卻不夠快,沒想到這場新冠肺炎流行疫情來得既急又猛,在全球帶來重大災難,竟意外成了促進遠距醫療快速發展的重要分水嶺,讓醫院端和患者端嘗試並接受新科技,促使ICT和生醫產業連結,共同打造未來醫療照護新模式。

閻雲認為,未來患者不僅僅用手機與醫師視訊,甚至還可結合各種穿戴式裝置、居家感測器、物聯網,將各種在家自行檢測的數據傳送到醫療機構,再由專業醫事人員判讀,進而創造出連結醫院、藥局、護理站與家庭的即時連線系統。

一旦更進一步發展到「人工智慧(AI)就在感測器上」的階段,就連上述這些傳輸、判讀、回饋的程序都可省去。在這過程中,無人機送藥、無人車抽血、區塊鏈醫療資訊平台,或者追蹤病毒基因序列的演化及掌握疫情發展等,都需仰賴ICT科技的支持,不難看出未來醫療勢必與ICT緊密結合的趨勢。

此外,AI、ICT對於製藥業也非常重要,尤其是發展「工廠自動化」,整合廠內的機台、控制系統,有助於解決人力短缺問題,並提升品質、降低成本和擴大生產規模。

閻雲指出,美國已迅速掀起一股「工廠自動化」浪潮,台灣也要快速跟上。他期許台灣掌握半導體優勢機會,儘快和生醫產業結合,如此才能共同面對疫情帶來的挑戰,創造新經濟。

這場論壇的下半,由李國鼎科技發展基金會副董事長暨藍濤亞洲總裁黃齊元擔任主持人,邀請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吳忠勳、慧誠智醫創辦人兼總經理余金樹、宏碁智醫總經理許銀雄等生醫及ICT不同領域的專家,一起綜合討論。

余金樹提到,醫院產業對於數位轉型相對保守,但在疫情衝擊下已能逐漸接受;不過,產業在台灣還是會面臨到一大挑戰,那就是在台灣健保制度下形成的商業模式和國外大不相同,而這並不利於台灣的產業發展。

許銀雄也呼應此一論點,他認為台灣的整體軟硬體、資通訊和AI技術都很領先,生醫與ICT的合作也逐漸上軌道,前端的研究、開發不是問題,但最大的挑戰在於後端的通路與商業模式,這是台灣較弱的地方。

財團法人台灣醫療健康產業卓越聯盟基金會(Medical Excellence Taiwan, MET)在 今(2022年)揭牌,將有12家大型醫院前往東南亞設立新醫院。余金樹指出,在這計畫之前,科技業大都單打獨鬥,今後業者將可跟隨台灣醫院整體輸出,在各地醫院設立demo site,落腳東南亞。

許銀雄也認為,東南亞是這幾年醫院成長最蓬勃的區域,除了攜手醫院外,也可以透過與國際藥廠的合作,進一步打入當地通路。

吳忠勳則相當看好台灣目前生技醫藥產業正在推動的CDMO(委託開發及生產)商業模式,生醫藥領域的CDMO,不像ICT的代工替代快速,台灣擁有優勢,未來可進一步結合自動化、智慧化製造,應有很大機會跨入核酸、細胞、mRNA等新技術製造領域。

吳忠勳強調,「產業才是真正實踐國力的場域」,期盼政府透過採購、補助,更長期、更有計畫性的支持產業,讓台灣的生技產業更上層樓。

(本文摘自環球生技月刊2022年5月7日報導:《2022年國鼎論壇》新冠下生醫與ICT如何交融?閻雲:遠距科技、物聯網、自動化工廠結合共創新醫照)

若您對本文有任何批評與建議,歡迎點擊填寫意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