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加工食品:失去營養的疾病溫床
近年來,有糖尿病前期病變的年輕人越來越多,他們未來惡化為糖尿病的機率也相對增加。以美國為例,20歲以下年輕人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盛行率,估計每10萬人中有17.9人,顯見第二型糖尿病已成為美國乃至於全球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
根據統計,美國人攝取的熱量中,超過一半來自超加工食品(UPF),包括速食、含糖零食、汽水和包裝食品,這些食品通常含有很高比率的鈉、精製糖和反式脂肪、飽和脂肪。雖然不少研究都已證實超加工食品對成年人的代謝有不利影響,尤其和第二型糖尿病以及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息息相關,但對年輕族群的影響為何,仍未得到充分研究。
為了填補這塊空白,美國南加州大學Keck醫學院研究團隊進行一項開創性研究,深入探討超加工食品攝取量和人體葡萄糖代謝之間的關聯,而葡萄糖代謝已被證實能夠預測糖尿病風險。
/
增加10%超加工食品攝取,糖尿病前期風險增加64%
他們以85名年齡介於17至22歲之間的年輕人為對象,他們都有體重過重或肥胖的情形,屬於特別容易出現代謝紊亂的族群。這項研究是南加州兒童健康研究的一部分,2014年至2018年期間進行基礎飲食評估,之後再追蹤評估。
每次訪視時,這些參與者必須報告他們最近一個平日和最近一個週末的全部飲食內容,研究人員會將食物分為兩類,其中之一是超加工食品,包括糖果、汽水、榖物、罐裝塗抹醬、風味優格,以及餐廳食物,另外則是非超加工食品,接下來他們計算每位參與者每天攝取的熱量中,有多少比率是來自於超加工食品。
研究人員同時也蒐集參與者食用含糖飲料前後的血液樣本,測試他們體內胰島素對血糖的反應效率,並進行統計分析,比較飲食變化與糖尿病前期症狀之間的關係,同時校正了年齡、性別、種族和體力活動程度等因素的差異。
研究團隊發現,從剛開始的基礎訪談到之後的隨訪,超加工食品攝取量每增加10%,糖尿病前期的風險就增加64%,血糖調節問題的風險則增加了56%。

/
只增加一點超加工食品攝取,也會影響血糖調節
此外,那些在剛開始基礎訪談時透露攝取更多超加工食品的參與者,在後續追蹤時,更有可能出現胰島素濃度升高,而這正是胰島素阻抗的早期徵兆,顯示身體必須產生更多的胰島素,才能將血糖值控制在正常範圍內,證實超加工食品攝取量的增加,確實和糖尿病前期風險升高有關,此論文於2025年11月10日發表在《Nutrition & Metabolism》(營養與代謝)期刊。
這篇論文通訊作者、南加州大學Keck醫學院人口與公共衛生科學及小兒科教授Leda Chatzi表示,她們的研究證實,就算超加工食品的攝取量只是增加一點點,也會擾亂那些有肥胖風險年輕人的血糖調節。
她強調飲食是早期代謝疾病一個可以改變的驅動因素,也是年輕人預防疾病策略的迫切目標,因為成年早期是一個重要的成長階段,在這個階段,我們的身體會發育成熟,同時開始養成一些可能持續多年的習慣,如果能遠離超加工食品或少到餐廳用餐,多吃新鮮食物,例如:蔬菜、水果和全穀雜糧,就可降低日後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
/
限制超加工食品攝取量,有助預防疾病
她透過該校發佈的新聞資料一再提醒,青少年階段是塑造長期健康的關鍵時期,如果能多關心年輕人的飲食內容,就有機會及早介入干預,避免他們從糖尿病前期,進展到第二型糖尿病等困擾一輩子的慢性疾病。
這篇論文第一作者、美國Dartmouth學院定量生物醫學科學博士生Yiping Li表示,她們的研究顯示,常吃超加工食品會增加年輕人罹患糖尿病前期和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而限制這些食品的攝取量,則有助於預防疾病。
/
Ref. :https://nutritionandmetabolism.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2986-025-01036-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