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殿堂】為何癌症預防比治療更重要?張婷婷博士的華人社區行動

張婷婷博士結合自身經歷與專業背景,成立非營利組織「Hear2Care」,推動美國華人社區的癌症預防工作。她強調早期篩檢、疫苗接種與健康生活的重要性,並透過多語言資源,打破語言與文化障礙,倡導平等醫療權益。

認識癌症預防的重要性:不只是醫學,更是生活方式

癌症預防是一項關乎全人健康的長期策略,尤其在高齡化加劇、生活壓力與環境污染日益嚴重的今日社會。研究顯示,高達30%以上的癌症其實可透過改變生活方式與提早篩檢來避免,例如規律運動、健康飲食、接種疫苗(如HPV與B型肝炎)與戒菸限酒等。此外,定期癌症篩檢,如大腸鏡、乳房攝影與胃部檢查等,也能大幅提高早期發現與治療成功的機率。

特別在亞裔社群中,某些癌種如肺癌、肝癌與胃癌的風險明顯高於其他族群。例如,根據美國腫瘤協會的資料,60%以上罹患肺癌的亞裔女性並不吸菸,顯示空氣污染與烹飪油煙等環境因素可能為主因。同時,亞裔中B型肝炎帶原率也偏高,進而增加肝癌發病機率。因此,「有風險、有行動」的癌症預防觀念,對於亞裔尤其重要。

/

張婷婷博士的轉變:從癌症研究者到癌症倖存者與倡議者

張婷婷博士,曾任羅氏製藥與禮來集團的腫瘤藥物數據分析專家,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腫瘤學博士班,並於美國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完成系統生物學博士後研究,同時獲得DARPA獎項。然而,在致力於癌症藥物與遠距照護研究的過程中,她自己被診斷出患有惡性腺癌。由於發現得早,加上專業知識與醫療資源的結合,她成功走過漫長治療與淋巴結清除的歷程,並成為一名癌症倖存者。

這段經歷徹底改變了她的生命重心。她成立非營利組織「Hear2Care」,希望將癌症預防與醫療資訊傳達給更多美國的亞裔與華人社群。她表示:「這不該只是我這樣的專業人士才能夠享有的權利。癌症預防與早期治療的機會,應該對每一位移民社群成員都平等開放。」

/

為美國華人社區打造癌症防線:語言、文化與政策的三重挑戰

在美國華人社區,癌症預防面臨三大障礙:語言不通、文化忌諱與醫療制度限制。張婷婷博士指出,華人社群中許多人不願主動談論病情或家族病史,甚至擔心「家醜外揚」,導致延誤治療或錯失預防機會。而在美國的醫療體系中,若病患英語不流利,連掛號都會受阻。研究顯示,有40%的普通話電話會被診所直接掛斷。

針對這些問題,Hear2Care透過多語言Podcast(普通話、粵語、福州話、閩南話)推動社區科普教育,並在Spotify與Apple Podcast等平台上傳播癌症預防資訊。同時,張博士也積極參與國際醫療政策倡議,希望美國能重視亞裔癌症風險,調整資源分配與政策重點。

她的故事不只是個人勝利,更是一場社會行動的啟動。正如她所說:「如果我們亞裔不站出來發聲,下一代可能連發聲的機會都沒有了。」

/

Ref. : 西雅圖中文電台【YouTube】美國故事:腫瘤學博士、癌症倖存者、Hear2Care創始人張婷婷致力於華人社區癌症預防工作

本文係依據該影片內容撰寫,封面圖片授權自張婷婷博士。

/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