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心可能對失智症預防有益
「健康老化的秘訣是什麼?」如果你是個老人,而且還好奇地問了這個問題,那麼恭喜你,你未來罹患阿茲海默氏症等神經退化性疾病的機率,可能會比大部分老人都低。
心理學文獻顯示,一個人的好奇心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下降,但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參與的一項跨國研究發現,某些類型的好奇心不僅可以持續到老年,而且還會變得更加強烈,這將有助於避免大腦出現神經退化性疾病。該研究論文於2025年5月7日發表在《PLOS One》期刊。 這篇論文的通訊作者、UCLA心理學系教授Alan Castel表示,以前總認為一個人的好奇心,往往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下降,但他們覺得這有點奇怪,因為這和他們在實驗中看到的一些情況相反,那些老年參與者通常非常投入,而且對學習記憶很感興趣。
/
特質好奇心、狀態好奇心:年齡的變化
為了更了解學習興趣在整個生命週期中是如何變化,他和美國Western Carolina大學、德國Tübingen大學及日本高知工業大學等研究人員投入研究,進一步了解特質好奇心(trait curiosity)和狀態好奇心(state curiosity)這兩種特定類型的好奇心。
Alan Castel解釋,特質好奇心是指一個人整體上具有好奇心的傾向,但每個人不見得一樣,有些人天生對很多事情充滿好奇,而有些人則更滿足於隨遇而安。
相較下,狀態好奇心是當某件事引起你的注意時,你時時刻刻都會感到的興趣,它通常和特定主題、嗜好或經驗有關。就算那些不認為自己天生好奇的人,當被問到最感興趣的議題時,也可能會感到興奮。
為了區分這兩種好奇心,進而測試好奇心是如何發揮作用,研究人員找了一千多位20歲到84歲的參與者,讓他們完成一份網路問卷調查,主要是要評估他們的特質好奇心。
接下來,研究人員要求參與者猜測一些晦澀難懂的瑣事,比如哪一個國家最先賦予婦女投票權等,並在公布「紐西蘭」這個答案前,會問他們對了解答案的興趣程度,據此評估他們的狀態好奇心。 分析發現,這兩種好奇心是相關的,特質好奇心強的人,通常表現出較高的狀態好奇心,反之亦然。但當研究人員觀察這兩種好奇心是如何隨著年齡變化時,卻出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
/
老年期的好奇心回升,可能有助於遠離失智症
隨著年齡增長,特質好奇心確實會逐漸下降,但狀態好奇心卻呈現不同的曲線,在成年早期下降,中年時降到最低點,然後在老年時再次穩定上升。
研究人員認為,這種差異反映了生活上的趨勢,比如幸福感在中年時期往往會下降,之後又逐步回升。
中年時期好奇心的下降並不難理解,因為人生在這個階段要養育孩子,要發展事業,甚至還要還房貸,充滿了責任,也充滿了壓力。 一旦把精力集中在實現目標上,多少會減少他們探索新事物的時間,好奇心和幸福感也都會下降。當他們的義務減輕了,比如退休後,他們就會更自在地再次追求個人的興趣與愛好,好奇心又會跟著增加。

/
持續學習、培養愛好,保持敏銳的反應
Alan Castel在UCLA發佈的新聞資料中表示,他們的發現和他關於選擇性理論的一些研究相符,也就是隨著年齡增長,我們並不想停止學習,而只是對想要學習的內容更加挑剔而已。
換句話說,好奇心可能像一個過濾器,讓我們更專注於有意義的事,而忽略那些不重要的訊息,這種選擇性可能是健康老化的關鍵策略。
也因此,從終身學習的角度來看,很多老人還是會回去上課,會培養興趣愛好,或者去參加賞鳥等活動。他認為如果能保持這種好奇心,就可以讓這些老人還保持敏銳的反應。 更重要的是,早期阿茲海默氏症患者可能會對曾經喜歡的事情失去興趣,因此如果老了之後,還能保有好奇心,可能是件好事。
/
- 關鍵字:好奇心、興趣、阿茲海默症
Ref. :https://journals.plos.org/plosone/article?id=10.1371/journal.pone.0320600
/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