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布局:巨頭加碼,強者更強
強者恆強,全球生技製藥巨頭們在本次大會上不約而同地加速擴張,以確保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佔有一席之地。
首先,Johnson & Johnson收購Intra-Cellular Therapies,進一步強化其在神經精神疾病領域的影響力,特別是其關鍵產品之一(治療思覺失調與雙相情感障礙方面的Caplyta),擴大其市場佔有率。
Eli Lilly則收購Scorpion Therapeutics,獲取其實驗性抗癌藥STX-478,強化腫瘤學領域布局,展現其對實體腫瘤市場的深耕決心。
GSK以收購IDRx提升精準醫療在腫瘤治療領域的能力。
此外,AbbVie也擴展血液腫瘤市場,與Simcere Pharmaceutical達成合作協議,授權獲取其血癌藥物候選產品。
Gilead Sciences則與LEO Pharma合作開發STAT6抑制劑,聚焦於發炎性疾病領域,顯示其在免疫學領域的投入持續增加。各大企業的併購與合作布局(圖),顯示生技醫藥產業仍在快速發展,特別是腫瘤學、神經精神疾病及免疫學領域。
/
戰略調整:
除了收購與授權交易外,輝瑞(Pfizer)也宣布策略調整,決定縮減對Haleon(全球最大非處方藥公司之一)的持股比例,從15%降至約7.3%,藉此將資源重新聚焦於核心的生技與製藥業務。這一舉措不僅是財務操作,更展現了輝瑞未來發展的重心,預計將進一步強化其創新藥物的市場競爭力。
/
科技創新驅動醫療產業發展
🔹AI賦能藥物研發與精準醫療
除了交易消息,JPM25也突顯了科技在醫療產業的深遠影響,特別是人工智慧(AI)正快速融入藥物開發與臨床應用。過去「十年磨一劍」,但隨著AI輔助的臨床試驗、醫學影像分析與遠端病患監測系統逐步成熟,未來醫藥產業的創新速度將進一步提升。
AI在藥物研發領域的應用,加速靶點識別、臨床試驗優化與生物標誌物發現,提升開發效率並縮短上市時間。特別在腫瘤學與放射影像學,AI技術正在改變臨床診斷與治療決策模式,推動生醫產業數據驅動化轉型。
🔹遠距醫療與數位健康加速普及
另一大亮點是遠距醫療(Telemedicine)和數位健康技術的滲透率持續提升,成為市場關注焦點。此外,數位醫療裝置與可穿戴設備(Wearable Devices)正在快速普及,未來這類技術將與AI、雲端運算等技術進一步結合,使醫療決策更具數據支持,提升整體醫療品質與效率。企業正在拓展偏遠地區與資源不足族群的醫療可及性,提高患者參與度與治療依從性。
/
市場與政策展望
📌 投資情緒與產業成長動能
本屆JPM25會議釋放積極市場信號,驅動因素包括:
✅ 大型併購與授權交易頻繁,顯示大藥廠仍積極尋求管線擴張機會。
✅ 生技股估值回升,臨床突破與監管支持推動投資熱潮。
✅ 創新技術吸引資本湧入,AI與精準醫療成為市場熱點。
📌 安保升級與監管趨勢成焦點
JPM25在全球風險加劇的背景下,提升會場安保標準,以確保與會者安全。與此同時,監管政策的變化引發廣泛討論,主要聚焦於:
✅ 美國政府潛在人事變動,可能對醫藥產業監管與市場環境帶來深遠影響。
✅ 歐洲與亞洲市場監管趨嚴,企業需密切關注合規變化,以維持市場競爭力。
✅ 地緣政治與網絡安全風險升高,促使企業強化資安與供應鏈監管,並加大投資於數據保護、供應鏈韌性及法規遵循,以降低營運風險。
這趨勢顯示,企業在推動併購與創新研發的同時,也須同步提升合規與風險管理能力,以因應日益複雜的全球市場環境。
/
創新驅動未來,市場穩健成長
JPM25再次證明其作為全球醫藥界最重要盛會之一的地位。無論是腫瘤學、神經精神疾病,還是發炎性疾病,資金仍持續湧入創新療法,而AI與數位醫療的崛起,則推動醫療模式的根本變革,帶來更精準、更有效的治療方案。 企業必須秉持未雨綢繆的精神,擁抱新技術與新模式,以在未來市場中搶得先機。這場大會不僅是交易與策略的展示舞台,更為全球醫藥產業描繪出一個充滿機遇的未來。在創新科技與資本推動下,醫療產業將以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姿態,迎接2025的挑戰與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