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文作者/臺北醫學大學 張承仁 教授
人體組成中大約含有200多種細胞,並且是由幹細胞所分化而來的。幹細胞能夠形成不同種類的細胞,因而成為細胞治療的基礎[1]。先前,吾人在合併光生物調控作用Photobiomodularion(PBM)於脂肪間質幹細胞的研究中發現,可以藉由增強細胞粒線體的電位差,增加細胞活性因子,以減少細胞的死亡[2]。而在組織工程中,光生物調控作用對軟骨細胞亦有刺激增生的作用[3]。
另外,在培養幹細胞的過程,培養基中可分泌出小型囊泡,其中含有所謂的外泌體(Exsosome)。在人體,外泌體可能源自各種不同細胞、器官和組織。在細胞方面,包括免疫細胞中的巨噬細胞、淋巴細胞,以及腫瘤細胞、內皮細胞、肌肉細胞、神經細胞,和其他種類的幹細胞。而在自然界中,外泌體可能由植物細胞、動物細胞和微生物等不同種類的細胞產出;至於人體的各組織和器官也都能分泌外泌體,做為訊息傳遞和調控的媒介。例如,人類脂肪組織間質幹細胞衍生的細胞外囊泡(外泌體)即具有此功能,而進一步更證實,經光生物調控作用,可促進外泌體的生成[4]。
最近,外泌體不只被應用在醫學美容,在疾病治療上如:腦神經疾病、乾眼症、退化性關節炎等相關研究中。在11月30日舉辦的肌少症國際研討會,會議由臺北醫學大學醫學院院長胡朝榮主持。會中,北醫大陳怡帆教授闡述了幹細胞維持骨骼肌的相關性。中央研究院龔行健院士、臺灣大學物理醫學暨復健學系韓德生主任,則提出以外泌體為生物標記探討肌肉老化的現象;日本的Yusuke Ono教授更在細胞分子層面,探討肌肉再生的調控機制。其他方面如神經調控(臺北醫學大學神經學院葉篤學副院長)、神經修復手術(莊垂慶教授)、復健(侯文萱教授),報告了臨床上對肌少症的預防與治療,在在顯示對肌少症全人防治的重要性。
另外,針對幹細胞及外泌體在肌肉組織的作用的深入探討,最新進展則是在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細胞治療團隊,與生物醫學工程學院的研究中,所致力的脂肪間質幹細胞外泌體增生,及肌少症的可能治療。主要目的是著眼於社會人口日漸老化所衍生出的問題,幹細胞(外泌體)合併光生物調控作用將有助於減緩改善肌少症。活得越老活得越健康也就不是夢想了!
Re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