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中心分類:公共衛生
攝影師:Tima Miroshnichenko: https://www.pexels.com/zh-tw/photo/6011602/
攝影師:Tima Miroshnichenko: https://www.pexels.com/zh-tw/photo/6011602/

COVID大流行下降   蘇格蘭癌症病例反上升15%

蘇格蘭公共衛生部一項新數據顯示,在大流行前 12 個月疫情下降後,蘇格蘭的癌症病例在一年內增加了近 15%。2020年數字下降,很大程度上是因 COVID 限制篩檢計劃,導致診斷不足。

蘇格蘭2021年發現超過35,379例新癌症病例,最常見為肺癌、乳癌、大腸癌和前列腺癌,這些癌症加總佔所有病例逾一半(54%)。數字比2019年大流行前的水準高出5.5%。年度癌症發病率統計數據更新,凸顯癌症發病率持續不平等,顯示最貧窮地區罹患癌症的整體風險,比其他地區高出30%。

肺癌在蘇格蘭仍是最常見的癌症,2021年診斷出5,476例,佔所有癌症的 15.5%。在2020年最初篩檢中斷後,第二年癌症診斷數量增加,這是由於一段時期的追趕,以及容易患上這種疾病的老年人口規模長期增加。其中,女性病例略多於男性,有17,779名女性被診斷罹患肺癌,男性則為17,600名。

數據顯示,2021年超過四分之三(77%)被診斷患有癌症的人,年齡超過60 歲,5,180例乳癌,佔所有癌症的14.6%,主要發生在女性身上。與此同時,4,279例大腸癌、4,265例前列腺癌,這兩項各佔當年所有癌症的12.1%。

估計蘇格蘭五分之二 (40%)的人,一生中被診斷出罹患某種形式的癌症。儘管包括一些可能對預期壽命沒有不良影響的癌症,如生長緩慢的前列腺腫瘤。蘇格蘭當局持續投資早期檢測癌症 (DCE)計劃,該計劃採用全系統方法儘早診斷和儘可能治療癌症。

BBC--《Scottish cancer cases rise by 15% after pandemic drop》

https://www.bbc.com/news/uk-scotland-65088331

 

【防疫規定放寬   亞洲數國民眾”罩”不放】

COVID全球肆虐三年多,疫情逐漸被控制後,許多國家逐漸開放邊境、解除許多限制,包括取消室內戴口罩的規定。即便如此,亞洲許多國家的民眾依舊戴上口罩,遮住半張臉。

許多亞洲國家民眾早在新冠肺炎疫情前,就習慣配戴口罩,因此大流行期間,這種習慣更快推行起來,這幾年更是習慣口罩不離身。在日本,有些人稱面罩為「kao pantsu」或「臉內褲」,意思是在公共場合摘下口罩,就像脫下內褲一樣尷尬;韓國首爾研究中心CATS實驗室的文化研究學者更指出,口罩讓許多韓國人擺脫保持美麗儀容的社會壓力。

流行病學研究顯示,新冠肺炎大流行期間,保持較低感染率的國家,口罩使用率很高。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柯林斯堡分校工程師指出,佩戴口罩的要求,已被證實大幅減緩病毒在美國境內的傳播。

亞洲部分國家的空氣懸浮微粒標準始終無法達到國際空氣品質標準,因此這些國家的民眾長期都有戴口罩的習慣,以防止空氣污染對健康的影響,如咳嗽、打噴嚏和胸悶,或是其他呼吸道疾病,如流感和季節性過敏,甚至將戴口罩視為一種良好禮儀。

紐約時報中文網--《亞洲多國放寬規定,為何人們還在戴口罩?》

https://cn.nytimes.com/asia-pacific/20230202/covid-masks-asia/zh-hant/

→新藥預告

【深海魚助攻  抑制胰臟癌新靶點】

胰臟癌是一種高度致命的惡性腫瘤,最早發生全身轉移,預後較差,治療方案相當有限。胰臟癌對大多數治療方法具耐藥性,5年相對生存率低於10%。

大陸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院長郝繼輝教授團隊受到深海魚為適應深海乏氧微環境,出現多聚醣結合蛋白(SDCBP)表達水準顯著上升現象的啟發,鑑定出新靶點SDCBP會促進胰臟癌進展,從美國FDA批准藥物庫中,篩選出吡啶硫酮鋅(ZnPT),發現ZnPT可以顯著抑制胰臟癌SDCBP表達。未來以SDCBP為標靶的治療方案,可能成為針對胰臟癌具前景的一種治療策略。相關研究論文日前發表在國際期刊《胃腸病》上。

該研究團隊針對胰臟癌乏氧微環境進行探索,發現其中部分關鍵調控機制,包括乏氧環境會增加乏氧誘導因子HIF-1,從而刺激胰臟癌細胞中Fascin、LASP1、IGFBP2與LIMS1等關鍵分子的轉譯表達,進而影響胰臟癌細胞凋亡、侵襲轉移、無氧糖酵解、腫瘤血管新生等生物學行為,最終促進胰臟癌進展。

經由跨學科文獻發現,深海比目魚為適應深海乏氧微環境,身體各器官的SDCBP表達水準顯著上升。啟發研究團隊將腫瘤、腫瘤乏氧微環境與深海魚、深海乏氧微環境進行類比的想怯。研究團隊從從1400多種FDA批准藥物庫中,篩選出對SDCBP表達具有顯著抑制作用的ZnPT,小鼠胰臟癌增殖與肝轉移顯著被抑制,生存期顯著延長。

透過多例胰臟癌原位與轉移病灶樣本進行單細胞基因定序,鑑定出SDCBP與胰臟癌的轉移行為顯著相關。回顧性臨床研究顯示,高SDCBP組的胰臟癌病人中位總生存期和無復發生存期顯著短於低SDCBP組。體外和體內研究顯示,SDCBP可以顯著促進胰臟癌增殖和轉移。此外,類器官、PDX等模型證明標靶SDCBP的治療方案,可顯著抑制胰臟癌進展,降低腫瘤負荷。

SDCBP主要有PDZ1和PDZ2兩個功能結構區域,大多透過自身的PDZ結構區域和其他蛋白結合發揮功能。由於SDCBP主要透過與蛋白結合發揮對下游分子的調控作用,透過質譜檢測、測序與訊號通路增強發現,SDCBP的下游分子可能是Yes相關蛋白1(YAP1),並透過一系列的實驗發現SDCBP對YAP1的表達具有顯著正向調控作用。

YAP1是Hippo訊號通路下游的一種轉譯共同刺激因子,可以進入細胞核中與許多轉譯因子結合,幫助轉譯因子對下游蛋白的表達進行調控,對胰臟癌的形成和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針對SDCBP在促進胰臟癌增殖以及侵襲遷移方面的功能,該研究團隊利用天津醫科大學及南開大學的藥物篩選平台,從1400多種FDA批准藥物庫中篩選出對SDCBP表達具有顯著抑制作用的ZnPT,並在小鼠體內初步驗證了該藥物的安全性。

科技日報--《受深海魚啟發  科研人員找到抑制胰臟癌新靶點》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23-03/29/content_551229.htm?div=-1

若您對本文有任何批評與建議,歡迎點擊填寫意見表

歡迎點擊訂閱電子報,獲得最新文章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