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中心分類:公共衛生
文章標籤:
該圖片由Bruno /Germany在Pixabay上發佈
該圖片由Bruno /GermanyPixabay上發佈

減肥的好處不少。美國克里夫蘭診所的一項大型研究顯示,透過減肥手術大幅減少體重,可明顯降低罹癌風險。

這項研究論文除發表在《JAMA》(美國醫學會期刊)外,之後相關文章還刊登在美國癌症協會的旗艦刊物《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臨床醫師的癌症期刊)觀點專欄,期間紐約時報又跟進報導,不難看出此一研究成果在公共衛生領域的重要性。

根據美國疾病管制及預防中心(CDC)的統計,大約42%美國成年人有肥胖症,9%達到嚴重肥胖的程度。其中,BMI(身體質量指數)在25到30之間,被認為超重;BMI大於30,被歸類為肥胖;BMI在35到40為嚴重肥胖;至於BMI在40到45甚至以上,則為病態肥胖。

只要出現肥胖,就會增加罹患食道癌、胃癌、肝癌、大腸直腸癌、胰臟癌、膽囊癌、卵巢癌、子宮頸癌、甲狀腺癌等13種癌症的風險,而這些癌症又佔美國每年診斷出所有癌症的4成,肥胖顯然已成為美國乃至全球重大的健康威脅。

為了進一步了解減肥是否有助於降低罹癌風險,克里夫蘭診所(Cleveland Clinic Health System (CCHS))進行名為「外科手術與腫瘤疾病發病率和死亡的長期有效性」(簡稱SPLENDID)研究,這是一項配對、觀察性的回溯性研究。

研究團隊把2004〜2017年在該診所接受胃繞道手術或胃縮小手術的5053名成年肥胖患者當實驗組,每1名再與5名透過邏輯回歸模型選擇的未接受手術肥胖者配對,後者共計2萬5265人,列為對照組,兩組的平均年齡為46歲,平均BMI為45,也都接受長期追蹤檢查。

研究過程中,接受減肥手術的人比沒有接受減肥手術的人,平均多減掉55磅、約25公斤的體重。10年後,2.9%實驗組患者及4.9%對照組患者被確診罹患了和肥胖相關的癌症,0.8%實驗組患者及1.4%對照組患者則死於癌症。

這個相當令人矚目的結果顯示,和未接受手術的對照組相比,接受手術減肥的實驗組與肥胖相關的癌症發病率降低了32%,死於癌症的風險則降低了48%。

克里夫蘭診所心臟與血管研究所所長,同時也是這篇研究論文作者之一的Steven E.Nissen教授表示,這是個非常重要的公共衛生訊息,因為很多人不知道或沒有意識到肥胖是癌症的重大危險因素,當然也不了解這是可以逆轉的。

克里夫蘭診所減肥與代謝研究所所長、該研究論文主要作者Ali Aminian則認為,減肥手術是目前治療肥胖最有效的方法,患者可在術後減掉20〜40%的體重,且可繼續維持數十年。更重要的是,這項研究證實,體重減得越多,罹患癌症的風險就越低。

目前還不完全清楚為什麼肥胖會引發癌症,但一個潛在的因素是發炎。研究顯示,脂肪細胞會向血液釋放多種被稱為細胞因子的發炎蛋白,進而刺激癌細胞。不少科學家認為,這種由脂肪細胞引起的慢性發炎狀態,也是肥胖族群感染COVID-19後併發症較高的原因之一。

根據美國癌症協會數據,肥胖是美國僅次於菸草的第二大可預防癌症成因。Steven E. Nissen指出,這項研究提供了直接證據,彰顯出有意減肥對降低罹癌風險和死亡的價值。

近年來不少研究也發現,減肥或減肥手術有利於肥胖者的健康。克里夫蘭診所這項STAMPEDE 研究同時證實,減肥手術後顯著的體重下降,以及第二型糖尿病的控制,都可持續一段時間;此外,對脂肪肝患者來說,減肥手術可降低肝病進程,也可降低心臟病併發症的風險。

這項研究的重點雖是透過減肥手術來減輕體重,進而達到降低罹癌風險的積極目的,但研究團隊認為經由飲食控制、運動和使用減肥藥物等方式,也可收到相同的效果,這些研究結果將為肥胖者走向減肥之路,提供更多誘因。

儘管研究證實減肥手術可明顯降低罹癌風險及死亡率,但不是每個肥胖者都適合接受這項手術。一般而言,BMI大於40,或BMI大於35,且合併有第二型糖尿病、高血壓或心臟病等至少一種與肥胖相關疾病的人,才適合接受這項手術。

若您對本文有任何批評與建議,歡迎點擊填寫意見表

歡迎點擊訂閱電子報,獲得最新文章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