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中心分類:公共衛生
文章標籤:
By Mikael Häggström - Own work, CC0,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59980205

2022年11月27日〜12月1日在美國芝加哥舉行的北美放射學會(RSNA)年會,美國西奈山醫療體系發表一項大規模跨國研究結果,指透過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DCT)及早篩檢出早期肺癌,可顯著提高肺癌患者20年的存活率。

近幾年來,有不少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有助於延長肺癌患者生命的相關研究,但西奈山醫療體系(Mount Sinai Health System)這項研究規模龐大,加上可確認存活率的期間長達20年之久,研究論文發表後立即引起醫界重視,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於12月1日立即跟進,《Oncology Times》(腫瘤學時報)也在2023年1月5日大幅報導這項進展。

西奈山醫療體系研究人員表示,這項研究證實透過常規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及早發現早期肺癌的重要性,甚至能發現小到可透過手術切除並治癒的肺部腫瘤。然而,目前只有不到6%符合篩檢條件的人獲得早期篩檢的機會,相當可惜,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也顯示未來仍有9成以上的潛在肺癌患者可從中獲益。

這項研究,追蹤1285名在「國際早期肺癌行動計劃」(I-ELCAP)中接受篩檢並被診斷為早期肺癌患者的20年存活率,發現這些參與者的總存活率為80%,其中139名有非實體癌症肺結節及155名有部分實體肺結節的人,存活率高達100%;991名有實體肺結節的人存活率73%;至於被檢查出有1公分或更小腫瘤的1A期肺癌的人,20年存活期為92%。

從這些數據不難發現,透過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早期診斷為肺癌的患者,20年存活期為80%。根據美國肺臟協會的數據,肺癌患者的平均5年存活率為18.6%,因為只有16%的肺癌是在早期診斷出來,一旦症狀出來時,往往為時已晚,超過一半的肺癌患者在確診後1年內即死亡,肺癌也因此成為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

這篇研究論文的主要作者、西奈山伊坎醫學院(Icahn School of Medicine)介入放射學和早期肺臟、心臟篩檢計劃主任Claudia Henschke表示,雖然篩檢不能預防癌症的發生,卻是一項重要的工具,可以在早期就透過手術切除病灶來確認是否罹患肺癌;更重要的是,只要及早發現,就算不幸罹患肺癌,還是可以治癒。

她表示,這項大型研究顯示,這些參與者被診斷出肺癌且接受治療,就算過了這麼長的時間,就算期間出現新的肺癌,只要他們持續每年接受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就會沒事。

她有感而發地說,肺癌的臨床症狀大都在晚期才出現,雖然近年來標靶治療及免疫療法在更晚期的癌症已有長足進展,但防範肺癌死亡的最佳策略,就是在症狀出現之前,就透過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進行早期診斷,若能接受例行性的年度檢查更好。

Claudia Henschke有超過25年的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的臨床及研究經驗,她和同事於1992年創立國際早期肺癌行動計劃,這是一個多國、多機構的研究計劃,已招募來自80多個機構的8萬7000名參與者,並每年進行肺癌的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

2006年,她們發表10年的研究結果即顯示,經過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確診為肺癌的患者,存活率為80%,如今統計20年的存活率仍為80%,不難看出及早透過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發現早期肺癌的重要性。

1984年成立的美國預防醫學服務小組(USPSTF)建議,每年應針對有20包年吸菸史,也就是每天至少1包且持續20年,且目前仍在吸菸或在過去15年內戒菸的50〜80歲成人族群,進行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以確保他們不受肺癌的進一步威脅。

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是目前唯一具國際實證可早期發現肺癌的篩檢工具,台灣衛生福利部2022年7月1日正式啟動肺癌篩檢計劃,凡是有肺癌家族史的50〜74歲男性、45〜74歲女性,以及有重度吸菸史且菸齡超過30年的50〜74歲男女這兩大風險族群,全民健保提供兩年一次公費檢查,至於其他需自費檢查的對象,每次檢查費用約5〜8千元。美國則因易有濫用而增加龐大醫療支出的成本考量,目前則仍採自費檢查。

若您對本文有任何批評與建議,歡迎點擊填寫意見表

歡迎點擊訂閱電子報,獲得最新文章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