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中心分類:公共衛生
文章標籤:
該圖片由Gerd Altmann在Pixabay上發佈
該圖片由Gerd AltmannPixabay上發佈

2023年4月12日刊登在《Lancet neurology 》(刺胳針神經醫學)期刊的一篇論文,首度證實已可以透過檢查患者脊髓液來確定巴金森氏症的關鍵病理學,這是迄今尋找巴金森氏症生物標記最重大的突破。

1985年以主演《回到未來》系列電影紅遍全球的影星Michael J.Fox在得知消息後,立即表示自己「被這個突破深深打動」,並直言治癒巴金森氏症已漸漸成為無可避免的事實。

Michael J.Fox在1991年被診斷出患有巴金森氏症,並於1998年正式對外公布病情,後來因病情持續惡化,2000年從演藝舞台半退休,從此積極推動巴金森氏症研究及治療等社會公益活動,並且創設以自己為名的基金會《THE MICHAEL J.FOX FOUNDATION》,資助相關研究。

巴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是一種影響中樞神經系統的慢性神經退化疾病,主要影響運動神系統,症狀通常隨時間緩慢出現,包括顫抖、肢體僵硬、運動功能減退、步態異常、認知和行為異常等,目前全球估計約有600萬名患者,由於人口老齡化,這一數字預計到2040年將增加一倍。

4月12日當天,THE MICHAEL J.FOX FOUNDATION主動對外發佈這項好消息。這篇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研究論文,是由該基金會贊助的「黃金標準巴金森氏症進展標記計劃 」(PPMI)所執行完成。經由PPMI驗證的測試證明,對具有典型巴金森氏症患者的敏感性超過90%,而且甚至在出現症狀之前,就已經常呈現陽性反應,可及早篩檢出潛在病人。

PPMI採用的是一種稱為「α-突觸核蛋白種子擴增試驗」 (αSyn-SAA) 的新測試,其突破性結果顯示,生物學定義的巴金森氏症研究具有革命性的能力,為臨床試驗設計、治療效果評估以及早期檢測,提供了疾病病理學這個重要的工具。

這也是英國外科醫師James Parkinson於1817年發表一篇《An Essay on the Shaking Palsy》(論震顫性麻痺),首次詳述巴金森氏症相關症狀以來,研究人員和臨床醫師首次可以使用生理學,再根據巴金森氏症的細胞病理學來客觀辨別、定義和監測巴金森氏症的創舉。

PPMI首席研究員兼總裁Kenneth Marek博士表示,這種生物標記的驗證,開啟了巴金森氏症研究一個全新的生物學時代。αSyn-SAA除了讓我們對巴金森氏症有了全新的認識,也將改變藥物開發及臨床醫療的未來走向,今後將可望在對的時間找到患者,再給予最合適的治療。他特別感謝成千上萬的研究參與者,一起寫下劃時代的篇章。

這項研究由美國賓州大學巴金森氏症和運動障礙中心主任 Andrew Siderowf,以及A​​mprion 研發部主任Luis Concha共同主導,以超過1100名PPMI參與者為對象,包括巴金森氏症患者、具有遺傳或臨床風險因素但未被診斷出患有巴金森氏症的人,以及對照組的健康志願者。結果發現,αSyn-SAA可以區分出巴金森氏症患者及對照組健康志願者,靈敏度高達88%,特異性則高達96%。

這個令人振奮的結果,顯示αSyn-SAA是生物學客觀可靠的生物標記,且可在LRRK2或GBA基因突變等亞型以及具有巴金森氏症風險因素的人群之中,呈現出差異性,將可顯著降低投資預防藥物及療法的風險,並提高這些療法的開發、測試和應用的速度及效率,及早運用到臨床上,讓無數深陷巴金森氏症痛苦深淵的無助病患看到一線希望。

在被診斷出巴金森氏症的前幾年,患者常會出現持久且顯著的嗅覺缺陷或嗅覺喪失。這項檢測從278人中診斷出274人患有嗅覺喪失,以及沒有已知因果基因突變的散發性巴金森氏症,診斷準確率高達99%。

此外,αSyn-SAA檢測也可及早篩檢出一些潛在巴金森氏症患者,他們還沒被診斷患有巴金森氏症,但年齡在60歲或以上,且由於基因突變、嗅覺喪失或被診斷為未來罹患巴金森氏症相對風險增加的REM睡眠行為障礙,可及早介入治療,治癒或延緩病情進展。

在寫下里程碑之後,Michael J. Fox 基金會宣布,PPMI研究的口號將從關於如何診斷、管理和治療巴金森氏症的「可能改變一切的研究」,改為「正在改變一切的研究」,展現樂觀而旺盛的企圖心。

若您對本文有任何批評與建議,歡迎點擊填寫意見表

歡迎點擊訂閱電子報,獲得最新文章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