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rgeted Oncology : FDA的腫瘤藥物諮詢委員會(ODAC)投票支持使用 Eflornithine 治療小兒神經母細胞瘤

在14比6的投票中,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的腫瘤藥物諮詢委員會(Oncologic Drugs Advisory Committee,ODAC)同意eflornithine (DFMO)已有足夠的證據顯示在接受密集治療後處於緩解期的高風險神經母細胞瘤兒科病患中,能降低復發的風險;此決定將可能會成為先例。Eflornithine,也被稱為DFMO,能夠抑制ornithine decarboxylase (ODC),一個在多胺合成中的關鍵酶,從而抑制腫瘤的生長。在3b研究顯示,使用DFMO的病人的預估無病生存期(event-free survival,EFS)為85%,相較於ANBL0032研究中70%的歷史對照率。FDA強調他們從未依賴單一的外部控制試驗(externally controlled trial,ECT)來進行腫瘤方面批准。FDA腫瘤疾病辦公室強調了此方法史無前例;FDA也強調,儘管在腫瘤學中使用ECT作為主要證據是首次,但此外部控制數據的特殊優點證明了其考慮的合理性。從申請產商 US WorldMeds 的角度看,研究的初步結果超出了預期。認知到這些結果,FDA於2020年基於ANBL0032研究的外部控制數據,將DFMO指定為突破性治療。2022年,US WorldMeds提交了DFMO片劑的新藥申請。安全性資料顯示DFMO大多數忍受性良好,僅少於5%的病人中止藥物。耳性中毒被確定為一個主要的風險,約12.9%的病人出現明顯的聽力喪失。但在停藥的病人中,有63%的病人的聽力得到了改善。在最後的討論中,委員會對可能的先例表示保留意見。其中一位持異議的投票者專家強調了進行隨機試驗的必要性。另一方面,亦有投票委員確認了藥物的有效性,並引用有力的臨床前研究來支持其肯定投票。儘管有擔憂,委員會的大多數成員認為DFMO在治療高風險神經母細胞瘤兒科病患方面具有潛在的療效,這普偏被認為是一項歷史性的決策。

Fierce Pharma : 縱使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作出努力,美國癌症團體(NCCN)報告指出「極度令人擔憂的」化療藥物短缺問題仍然持續

美國政府近期贊揚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努力緩解美國持續的化療藥物短缺,但美國全國綜合癌症網絡(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許多治療中心的關鍵藥物供應仍然不足。NCCN在9月間調查了其29家成員機構,結果發現72%的中心仍然經歷carboplatin短缺,而59%的中心缺乏cisplatin。此報告是對6月調查的進一步追蹤,該調查評估了關鍵性鉑基化療藥物carboplatin和cisplatin的供應水平。6月的調查顯示93%的中心正在經歷carboplatin短缺,而70%的中心對cisplatin供應不足。NCCN的首席執行官在聲明中強調,儘管過去幾個月付出了巨大的注意力和努力,這種情況仍然繼續,這令人極度擔憂;醫療體系需要持久的解決方案,以保護癌症患者並解決任何護理不足。值得注意的是,根據NCCN的更新,幾乎所有受訪中心仍能夠使用carboplatin或cisplatin治療方案治療患者。他們主要是通過設定嚴格的廢棄物管理策略來做到這一點。近期美國政府概述了FDA為解決短缺所采取的幾項措施。這些努力包括允許從外國設施進口cisplatin,並與製藥商合作尋找增加產能的機會。美政府表示,這些措施改善了兩種藥物的供應,但官員也承認還有更多工作要做。即使供應正在增加,仍存在取得途徑得問題。根據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的首席醫學官的說法,通常小地方的診所無法獲得他們的藥物供應,反映了藥物短缺對偏遠地點或社會經濟地位等因素的患者產生的不均衡影響。雖然較大型的醫院可能有藥物,但由於法律原因,他們通常不能或不願將它們轉移到小型診所,使那些無法旅行的患者仍然無法接受治療。

Pharmacy Times : 研究發現參考生物製劑與生物相似藥在安全性上無差異

在《PLoS One》期刊上發表的系統性評論中,研究者分析了生物相似藥和其參考生物藥物間可互換性相關的安全結果。從21篇符合資格的研究出版物中選出,涵蓋了隨機、受控研究,該評論細查了8種不同的參考生物藥物。該分析包括了5,252名個體的數據,且這些病患至少進行過一次從參考生物藥物到生物相似藥之間的轉換。該研究專注於三種安全結果:死亡、嚴重不良反應(serious adverse events,SAEs)和中斷給藥。結果顯示,在生物製劑之間切換時沒有統計學上顯著的安全問題。具體來說,轉換組中的5,252名個體中有21人死亡,而非轉換組的5,770名個體中有23人死亡。兩組中都報告了相似的SAEs。然而,研究作者指出了一個限制:由於患者在轉換之前已有了對參考藥品的生物反應和接觸,因此在生物相似藥之間比較抗藥抗體水平或中和抗體在科學上並不適當。儘管如此,整體的安全結果確認了支持參考生物藥物和生物相似藥之間的可互換性。

發佈留言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You may use these <abbr title="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html</abbr> tags and attributes: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