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le : 針對非小細胞肺癌療法的突破性發展可幫助具突變基因的患者延長壽命
過去,免疫療法藥物 durvalumab 一直被認為是在化療和放射線治療後,對第三期非小細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可靠治療方法。但對於帶有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變的患者,其療效顯著降低。美國耶魯大學癌症中心的一項革命性研究為這些患者提供了新希望。研究顯示,在化療放療後使用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酪胺酸激酶抑制劑(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EGFR TKIs)可以顯著提高這一組患者的存活率,與durvalumab治療相比。這些抑制劑有效地阻止了幫助癌細胞生長的蛋白質。這項全面的研究涉及2015年至2022年間的22家醫療機構的數據。在89名帶有EGFR突變的患者中,有86%的患者在化療放療後接受EGFR TKI治療,至少再活了兩年而無復發。這一成功遠超過了化療放療與durvalumab組合的38%存活率和之後沒有治療的29%。耶魯大學的研究人員表示:「化療放療後的EGFR TKIs為帶EGFR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提供了突破性的希望。對於帶有此突變的人來說,其療效是前所未有的。」儘管一些患者在兩種治療策略中都經歷了副作用,但嚴重的反應很少見。研究團隊強調這些發現的潛力可以革新治療計劃,也重申了進一步研究的重要性。這項關鍵研究將於9月12日在新加坡舉行的國際肺癌研究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ung Cancer,IASLC)2023年世界肺癌大會上發表。
Targeted Oncology : CAR T細胞療法的取得仍具困難性,但解決方案可能比預期更接近
細胞療法是一劃時代的免疫治療方式,其中使用工程化的人類免疫細胞來治療癌症,而嵌合抗原受體 (CAR) T細胞療法更在血液惡性腫瘤中受到高度關注。但就易得性、可負擔性和效果而言,尤其是在實體腫瘤方面,仍然存在挑戰。全球的許多機構都難以獲得CAR T細胞療法,情況令人擔憂。特別是規模較小的機構在獲取商業CAR T細胞療法的製造名額方面面臨挑戰,且難以參與相關的臨床試驗,而靠近治療中心的距離和旅行成本也限制了病人的使用機會。在美國,少數族裔在治療和臨床試驗中的代表性不足。對此的解決方案可經由照護地點製造;這是一新興領域,可達到更快的生產時間,進而節省成本,並有良好的製造成功率。此方案也使無法容易取得商業產品的中心為他們的病人提供服務,並探索創新的製造方法。
異體CAR T細胞 (allo-CAR T) 設計是以將移植物抗宿主疾病(graft-vs-host disease)風險最小化為目標,同時提高易得性和可負擔性。它們作為現成的藥物,省去了複雜的細胞收集和處理階段。目前最大障礙是由於受體免疫排斥而減少了CAR T細胞持續性。然而,正在進行的臨床試驗正在探索編輯技術以提高這些allo-CAR T細胞產品的持續性和活性。
約有70%的患者在接受CAR T細胞治療瀰漫性大型B細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時遭遇治療失敗,主要是由於腫瘤微環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的免疫抑制效果。腫瘤微環境可限制CAR T細胞的擴展並加劇其耗竭。為了對此進行反制,新的治療方法正被研究中:包括免疫調節劑、放射治療和CAR T細胞治療前的療程。CAR T細胞治療後開始加強鞏固療法可以減少腫瘤微環境對CAR T細胞功能的影響並改善治療結果。加強CAR T細胞療法來治療實體腫瘤為當務之急;與血液惡性腫瘤的治療相比,目前的試驗表明其效果較低,毒性較大。實體腫瘤具有高度異質性和免疫抑制性腫瘤微環境,這帶來了重大的挑戰,也凸顯了確定最佳目標和制定新治療策略的重要性。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 在疫情後,為細胞和基因治療療法來標準化冷鏈物流系統
冷鏈物流涉及在儲存和運輸商品期間維持特定的溫度範圍。對於溫度波動敏感的產品,例如藥物和疫苗,這點至關重要。在細胞和基因治療的背景下,其重要性被放大,因為治療的可行成功率和準確性取決於精確的溫度控制。在過去的十年中,細胞和基因治療領域在研究、資金和製造方面都經歷了迅速的增長。截至2023年7月,有23種新的治療方法正在等待在歐盟和美國的批准。這波監管發展的高峰突顯了需要健全的冷鏈系統以確保這些重要治療法的安全性和效果。預計到2029年,細胞和基因治療的市場價值將達到810億美元,而現在的焦點是增強冷鏈物流的能力,以支持這個蓬勃發展的部門。Covid-19疫苗的運輸呈現了一個意外的挑戰,並隨後為冷鏈行業提供了寶貴的一課。必需在特定中心製造的疫苗需要分發至全球,這需要一個高效的冷鏈系統;因為疫苗的生物性質,需要嚴格的溫度調節。如何在基礎設施有限的地區維持這些系統、管理環境影響以及在擴大操作中維持準確的數據等挑戰應運而生。自2020年來,業界開發了解決方案,例如人工智慧分析、精簡的供應系統和以永續性為導向的技術。大流行病突顯了冷鏈物流在醫學進步中的潛力,強調了它在分散的臨床試驗和治療法更廣泛應用中具有的影響。對先進的冷鏈解決方案的不斷增長的需求已經吸引了大量的新製造商,同時也產生了對嚴格法規的迫切需要,以防止可能危及細胞和基因療法保存能力的次標準產品。製造商、研究人員和醫療保健專家之間的合作對於保持高標準至關重要。儘管有了這些進步,離目標的差距仍然存在。例如,在2021年,由於專利、生產和供應鏈系統的問題,只有14%被承諾的Covid-19疫苗到達全球較貧窮的國家。冷鏈提供商必須保證在整個交付過程中都有足夠的基礎設施,以確保該系統可以有效地使用。準確的庫存管理、員工培訓和時間線最佳化對於確保產品在需要時以一個可行的醫療狀態到達病人至關重要。隨著細胞和基因療法繼續改變醫學,冷鏈物流系統的效率和可靠性將起關鍵作用。從Covid-19大流行中吸取教訓並投資於技術和法規將是滿足這一新興領域需求的關鍵。
Ref.:
- https://medicine.yale.edu/news-article/breakthrough-targeted-therapy-approach-for-non-small-cell-lung-cancer-helps-patients-with-a-genetic-mutation-live-longer/
- https://www.targetedonc.com/view/car-t-cell-therapy-access-remains-elusive-but-solutions-may-be-closer-than-expected
- https://www.pharmaceutical-technology.com/features/calibrating-cold-chain-systems-for-cell-and-gene-therapies-in-a-post-pandemic-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