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Page Today : 微生物基因群體研究為炎症狀況的共同病理提供新線索
與控制組相比,患有中軸型脊椎關節炎(axial spondyloarthritis, SpA)、急性前葡萄膜炎(acute anterior uveitis,AAU)及克隆氏症(Crohn's disease)的病患共同顯示出腸道微生物群組的多樣性降低,特別是毛螺菌科(Lachnospiraceae)的濃度降低,。在使用非類固醇抗炎藥(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NSAID)的病患中,與控制組相比,這些病患中Fusicatenibacter的減少顯著的。從三組炎症疾病和控制組的樣本中進行rRNA定序,發現它們的微生物組相似:最主要具有厚壁菌門(Firmicutes),其次是擬桿菌門(Bacteroidota)、放綫菌門(Actinobacteriota)和變形菌門(Proteobacteria)。跟據發表在《關節炎和風濕病》上的臨床數據顯示,53.4%的急性前葡萄膜炎病患也患有脊椎關節炎,而16.7%的克隆氏症病患患有脊椎關節炎;15.3%的克隆氏症病患和21.6%的脊椎關節炎病患有急性前葡萄膜炎的病史。另一項研究顯示,189名急性前葡萄膜炎患者中的大部分人伴隨脊椎關節炎,其中70%的病例未被診斷;同時葡萄膜炎、脊椎關節炎和HLA-B27陽性之間確認存在重要的相關性。SpA和AAU之間的關聯早已被識別出,如果AAU患者報告有肌肉骨骼症狀,應該諮詢風濕病學家對脊椎關節炎進行評估。這些炎症性疾病中腸道微生物組的持續改變表明存在共同的病理機制。這些發現突顯了腸道微生物群在理解SpA、AAU和克隆氏症的交錯病理生理學方面提供了一個潛在的途徑。腸道微生物組的持續變化可能會削弱腸道的防禦能力,改變其屏障功能,導致腸道通透性增加,可能是這些疾病中炎症的驅動因子。研究結果強調了進行更多研究的需要,尤其是在分子層面,以充分釋放微生物組對這些疾病的治療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