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際數據公司(IDC)的亞太可持續發展法規趨勢報告,過去三年,亞太地區的市場格局出現了一個有趣的變化:永續發展/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SG)相關技術產品和服務市場正在演變為三個獨特的國家細分市場,分別是先驅、新興領導者和觀察者。這些市場細分是國家政策和法規快速變化的結果,可以根據規則的驅動力來看作是一個國家的可持續發展成熟度水平。

新規則和政策正在刺激某些亞洲市場對可持續發展/ESG報告相關技術和服務的需求,預計至少30%的亞太地區前2000家企業將更加密切地監測ESG績效。觀察者經濟體的公司仍在規劃或處於可持續發展舉措的初期階段,對於複雜的排放跟踪和分析技術可能不太感興趣,因為它們仍在確定基線並找出在從運營中提取排放數據方面的差距。IDC亞太區可持續戰略和技術研究總監Melvie Espejo表示,新興領導者中的公司正尋求擴展其可持續發展/ESG舉措,這使得這一領域成為可持續發展/ESG相關技術的最具活力的市場。

亞太地區政策法規的變化速度影響了公司對有助於履行更嚴格可持續發展和ESG報告要求的技術的需求,改變了組織的商業模式。例如,先驅者和新興領導者經濟體的企業開始評估並改變資產的使用方式,並重新考慮供應商和供應鏈,因為這將影響它們的可持續發展績效和ESG指標。

IDC研究發現,在調查亞太國家可持續發展政策改革的速度和碳減排承諾的更新過程中,中國、香港、印度、印度尼西亞、日本、馬來西亞、泰國和越南等八個經濟體正成為可持續發展戰略和技術的熱點。在這些被稱為新興領導者經濟體的國家,企業將面臨對ESG數據管理、供應鏈數據管理、產品生命周期數據管理、ESG報告和脫碳技術的增加需求。Espejo解釋說:“公司在永續發展計劃中的優先事項,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合規性決定的。法規往往使商業戰略更加聚焦。”

可持續發展績效和ESG評分指標是通過綠色融資獲得更低成本資本的依據。在一些亞太國家,可持續發展績效還是政府和企業合同中優先採購的依據。

要在這個瞬息萬變的監管環境中取得成功,組織需要密切關注可持續發展/ESG政策和法規,同時投入時間、資源和金融投資在ESG相關技術和服務上,以提高其ESG數據收集、監測、驗證和報告能力以及可持續發展資格。

這項研究的見解,尤其是市場細分類別,基於IDC永續發展研究框架,衡量了亞太地區公司在永續發展戰略和技術方面規則驅動力的影響。也研究了法治、公共政策實施、商業合規、實施結構以及國際可持續發展承諾與國家公共議程之間的關係,涉及ESG報告、綠色融資、綠色採購、循環經濟、綠色能源和公平就業,覆蓋了印度、菲律賓、馬來西亞、泰國、印度尼西亞、韓國、新加坡、越南、澳大利亞、紐西蘭、日本、台灣、香港、中國、柬埔寨和孟加拉等16個亞太國家。

IDC : https://www.idc.com/getdoc.jsp?containerId=prAP50665523

發佈留言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You may use these <abbr title="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html</abbr> tags and attributes: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

*